守护校园金融安全,从你我做起
发布时间:2025-09-08

金秋九月,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开学季背后,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,洗钱犯罪便是其中之一。学生社会经验不足,金融知识相对匮乏,容易成为洗钱犯罪分子的潜在目标。因此,提高学生的反洗钱意识和洗钱风险防控能力尤为重要。

一、揭开洗钱的神秘面纱

洗钱,简单来说,就是将非法收入及其收益合法化的犯罪行为。根据我国法律规定,掩饰、隐瞒毒品犯罪、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、恐怖活动犯罪、走私犯罪等各类上游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,通过各种手段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,都属于洗钱范畴。

洗钱活动干扰了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营,使得金融数据失真,影响国家对宏观经济的准确判断和调控,严重威胁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。洗钱活动还为其他犯罪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,助长了毒品、走私、恐怖活动等严重犯罪的滋生和蔓延,对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构成巨大威胁。

二、校园常见的洗钱套路

1、兼职刷单陷阱:不法分子常在网上发布诱人的高薪兼职广告,打着轻松赚钱的幌子吸引学生。这些兼职往往是要求学生参与刷单活动,通过购买商品、虚假交易等方式,转移非法资金。学生在完成任务后,不仅拿不到承诺的报酬,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沦为洗钱的 “工具人”。

2、网络游戏洗钱:随着网络游戏的火爆,这一领域也成为了洗钱分子的目标。他们将非法资金用于购买游戏币、稀有道具等,然后以低价转卖给学生,再通过学生的账户将资金提现或转移。

9、校园贷变身洗钱通道:一些非法校园贷平台以低门槛、高额度为诱饵,吸引学生贷款。在学生贷款过程中,这些平台会获取学生的银行账户信息,进而利用这些账户进行洗钱操作。一旦学生陷入校园贷陷阱,不仅面临沉重的债务压力,还可能因账户被用于非法活动而承担法律责任。

三、筑起校园反洗钱防线

增强身份保护意识,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、银行卡、支付二维码等,不随意出租、出借或出售给他人。培养理性消费的习惯,避免盲目攀比和过度消费,远离非法校园贷。如需贷款,务必选择正规、合法的金融机构,并主动配合进行身份识别,如实提供个人信息。

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兼职、投资等信息,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贪图小便宜,不轻易相信高额回报的承诺。对于要求提供银行账户信息或进行资金操作的可疑情况,坚决说 “不”。

积极举报可疑行为:如果发现身边存在可疑的洗钱活动,要及时向学校、老师或相关部门举报。每个学生都是校园金融安全的守护者,你的一次举报,可能就能阻止一场犯罪活动的发生。

让我们携手共进,积极学习反洗钱知识,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,共同守护校园这片纯净的天空,为构建安全、和谐的校园金融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展开